第751章 产业升级

    内阁很快济济一堂。

    王三拿出了早几年就写好的“补助生育计划”、“乡镇新城补助”、“供销社济民计划”、“工时工会计划法案”等一系列书说:“地方的商品库存要超标了。由于很多地方是集体经济,虽然干的都是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的生活。但一个地方的资源是有限的,百姓因为孩子的养育成本,开始自行节育。

    工业化,是一味避孕药的副作用出现了。

    是该解决生育成本的问题了。

    你们都看看。”

    王三丢给他们的各种应对措施,看得他们眼花缭乱,同时无比震撼。

    虽然知道王三眼光长远,但他们都是新一代入阁的地方大员,并没有亲身经历过大顺创业的峥嵘岁月。

    不知道王三究竟看得多远。

    如今看着泛黄有了岁月的纸,上边的墨迹都发白了一些,可见这些书最少的都有五六年的岁月了。

    五六年前,王三就已经发现了相关端倪,简直可怕。

    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油然而生。

    在场没有人是傻子,看完,也就知道王三在担心什么了。

    经济危机要来了。

    失业、倒闭的浪潮随时可能席卷整个大顺。

    那么如何解决他们的问题。

    两个方案。

    产业升级与对外战争。

    产业升级就是淘汰产能,进行雁阵转移,但这个需要寻找雁阵转移的节点与投资基建,将这些物资消耗掉。

    至于对外战争。

    现在地球上,谁他娘敢对大顺说一句不字?

    都不用大顺发兵,各地的诸侯都能摘了那个说不的首领脑袋奉上来请赏。

    所以大家基本知道,只能进行产业升级。

    而产业升级的背后,就是关于生存空间与环境的扩张。

    王三这边的有三个方向。

    一,对内发展,对中国境内所有区域,尽可能平行开拓。

    二,对外发展,将产业转移到沿海与海外内藩省,然后利用内藩省的发展消化掉大顺的库存。

    三,就是内外协调,要准备开放内藩省的人口内迁,完成对内藩人口的吸纳。

    而这背后是对中国境内的所有基建,进行新一轮扩建与改造的方案。

    对东部地区淘汰落后产能,机械全部往中西部迁徙,然后将内藩省人口往中西部吸引,最后完成城市的扩张,消化掉库存。

    “陛下,三个计划都不错。但钱从哪里来?”

    “是啊!”在场众人都知道三个方案各有千秋,但问题是,大顺现在的钱肯定是不够的。

    “发债。”王三平静的说,“还有就是币制改革要开始了。之前是金银复本位制度。现在要改成信用化。

    同时,开放金银交易所,准许天下人采购黄金。

    黄金价值与现钞价值脱钩,完成当初既定的钞票第三步走。

    即货币信用化,黄金、资产、房子等,全部变成货币的锚定物,扩大全国范围的币池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……是好办法。”

    在场户部、财部、商部的从事,也都讨论了起来,不一会儿就确定了方案。

    那就是贵金属交易所的交易限额放开,然后大顺开始进行信用货币结算体系,民间交易不再使用代金券,而是根据存款、借款、贷款、固有资产等进行综合计算,然后每年增发与收紧一定数量的货币。

    所发出来的钱,全部用在中国各地的发展,包括科研、基建、教育、医疗、补贴等花销上。

    “那么,工部那边,中国八纵八横铁路网、中西北世界岛铁路网、东洲贯通道路计划、南洲群岛开发计划全部开启吧。

    告诉所有藩国,缺钱了就来找大顺借,利息可以低乃至免息,但有条件就是,他们只能拿代金券去大顺供销社买卖商品。

    现在国内的所有供销社模式往海外输出。

    国内所有商品,开始准备下订单。

    然后国内这边,污水处理、环境保护等要求开始上来,东部地区的部分产业,要开始迁入中西部,扩张区域面积。

    然后开始给内藩省发服务业从业资格审核。

    拿到从业资格的并且在大顺缴满十年社保的,可以申请购房落户,但只能抽签落户。尽可能给他们安排边区,或者新的开发区,用来集中人口。

    然后开发区的教育跟上,用最短时间消化掉他们。”

    “是!”众人一一应下,讨论结束,转身回去安排。

    不多时,方案都拿出来了。

    大顺新一轮的计划风声一出来,黄金、白银、钞票之间的几个汇率立刻开始动荡。

    民间囤积白银的人,一下亏得底掉儿。

    市场开始出清。

    黄金价格上涨。

    紧接着大顺银行宣布,全面进行信用本位制度,金银钞脱钩,并且朝廷宣布,商品房、保障房、大基建、中西部大开发等等计划落地。

    金银交易所准入门槛放低。

    之前的各种债券全部下场准许买卖。

    一时间,在海外的大佬们,纷纷将开国留下来的各种债券,全部卖给大顺,然后将换来的钱,投入大顺的资本市场或者商铺、房地产之中。

    房产价格,开始上涨。

    尤其是王三很早就进行了房地产的分化。

    虽然大顺号称居者有其屋,但随着楼房的出现,以及科技的进步,之前建造的旧楼,也二三十年了,现在要走入淘汰浪潮与拆迁浪潮之中。

    王三开始放开楼层限制,从原本的三六层,变成了现在的十几二十层,同时规划出别墅区,扩张城市面积。

    海外藩属、内藩的百姓可以通过服务业从业资格证,进入国内干活赚钱,廉价的服务业劳动力进来之后,王三下令工会提高工人工资,国企一提高工资,紧接着就要进行产业升级,多余的劳动力,全部迁往中西部扩张产线。

    而那些新来的服务业劳动力,就得承担大顺社会底层的工作,赚到的钱,最后都会被代表落户资格的房子收割。

    然后留下来,成为大顺的人口补充。

    反正你不生,就从海外弄移民过来。

    当然,王三选的都是内藩省百姓,这些百姓很多都是混血一两代的,教育也是汉化教育,除了面相之外,基本上就是一个汉人,甚至比中国百姓还像个汉人。

    当然,大顺现在走上了阿美莉卡的“美国梦”了。

    一个在工厂里干活的大顺工人,不仅能养五口之家,还能雇佣一个海外来的佣人。

    若是不幸被淘汰了,大顺这边特有的国有企业内调制度,就会将你调往农场干活。

    换而言之,你要么技术过硬,要么被淘汰之后,去边区屯戍的地方干活吃低保。

    反正都是饿不死你。

    至于地方集体产业的发展,他们变化是最快的。

    一个集体,不可能所有人都堆在一起干活,有人在海外,有人在关内,还有人在干活,最后各家分股。

    所以,你亏了,不代表所有人亏,只是赚的少。

    因此产业升级的时候,他们变化是最快的,贷款也不怕,反正土地在这里,了不起之后我们拆迁的时候还钱就是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大顺的产能消耗提速,经济危机可算是没有爆发,就消停了下来。

    只是却苦了外围的内藩省、藩镇势力了。

    他们一些花钱教育起来的第二三代孩子,全被中国虹吸进入了大顺,成为了补充,也进一步扩张了大顺的直辖范围。

新书推荐: 这只小草神是俺拾的嘞 快穿:社恐宿主她不干了 开局躲神避魔,原来我是大佬啊 逍遥尘世子 这是僵约,你是认真的吗? 致我未曾谋面的青春 破天战尊 消失的天堂?游戏开始! 皇帝宠臣?不,我一身反骨! 扶桑剑心图